芒种杯和绿书签都是倡导阅读的活动,但两者的组织单位、目的和形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具体区别如下:
- 芒种杯:是由沈阳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和市文明办联合举行的读书征文比赛活动。该活动旨在倡导全民读书理念,通过品读文学名著、走近文学名家,培育文学新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繁荣校园文化。
- 绿书签:是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为契机,以特别设计制作的绿书签为载体,以"拒绝盗版,从我做起"为宣传口号,倡导公众尊重创意、支持正版,在全社会掀起营造繁荣健康有序文化市场环境热潮的年度主题行动。“绿书签”行动突出“扫黄打非”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工作宗旨,围绕“护苗”行动涉及的保护未成年人文化权益、净化网上网下文化环境、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树立保护知识产权理念等主题内容。
芒种杯有多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方面,芒种杯可以指由沈阳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和市文明办联合举办的一项读书征文比赛活动。该活动名为“经典润心灵,读书伴成长”,旨在倡导全民读书理念,通过品读文学名著、走近文学名家,培育文学新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繁荣校园文化。
另一方面,芒种杯也可以指一种读书绘画比赛或活动。这种活动鼓励人们通过读书和绘画来放松自己,增加知识储备,提高文化水平和艺术能力。参赛者需要阅读指定的书籍,然后以书中的主题为素材进行绘画创作。这种方式让人们通过读书和绘画相互结合,快速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艺术造诣。
因此,芒种杯的具体含义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如果是在教育或文化活动领域,芒种杯通常与读书、征文、绘画等活动相关。
1、“芒种蛤蟆出,三伏池塘干”
民间认为,芒种到夏至是阳气上升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阴气初生,而蛤蟆这样的喜阴动物将会从洞穴内走出来。而这句俗语其实就是借“蛤蟆出”来反映当地的天气阴冷,接下来的三伏天降雨可能会少之又少,到时候鱼塘将会有干涸的表现。
反而,如果这一天知了叫唤,意味着近期可能会有大雨出现,端午节可以“泛舟”了。毕竟知了一般6月中旬出来,如果芒种就能听到知了叫,那就表明雨季提前到来,接下来一段时间雨水会频繁降下来。
2、“芒种天天雨,家家啃树皮”
通常来说,芒种时小麦迎来了成熟采收,此时麦芒由青变黄,且麦秸也会更为脆弱,很容易就会倒伏。特别是遇到了风雨雷暴天气,大面积倒伏现象就会出现。
而倒伏后,此时麦粒就容易发芽,也会有赤霉现象,这种小麦是有毒的,无法再进行食用,只能用于饲料生产,农民只能以6-7毛钱卖出去。
因此北方的农民,最怕芒种时降雨,一旦阴雨连绵,那对小麦来说可就惨了。很多农民都会提前一周采收,毕竟过去割麦子是一件重体力活,且耗费时间,一旦真的雨水来了,农民可就遭殃了。
总言之,过去小麦产量不高,一旦碰上雨水过后,很难迎来丰产了,如果遇到灾年,交上公粮后,农民只能啃树皮了。
此外,农村还有“芒种连雨,夏至烧天”的说法,也就是说,芒种这天降雨并没有好事,而持续的连阴天,可能会导致夏至后出现干旱天气。
3、“芒种不见雨,伏里无干土”
从字面上来看不难理解,如果在芒种这一天天气晴朗,没有雨水降落,那就是好的象征,到了三伏天时,雨水足量,不需要再担心庄稼地干旱的问题。
三伏天是一年最热的时候,此时玉米、水稻也迎来了生长最快的时候,而足量的降水可以满足玉米、水稻的生长需求,同时也意味着庄稼能够迎来丰收,这对农民来说是一件好事。
对老农来说,芒种时正是农作物抢收的时候,一定不能有雨水降落,不然小麦的采收就成了一大问题。而6月份天气飘忽不定,随时都可能有一场雷雨到来,因此“芒种不见雨”对老农而言是好事。
等过了芒种后,新一季的农作物也陆续播种下去,而此时三伏天也随之来袭,此时降雨可以让作物更旺盛的生长。
4、“芒种端午前,处处有荒田”
在民间看来,端午节前后的雨水比较多,此时农作物的生长和采收都会受其影响,对北方而言,芒种时刚好收割小麦,此时雨水充足自然不是好事,小麦产量会迎来一定的减产,质量也会下滑,不过“荒田”就夸张了。当然,雨水较多,对下一季作物如大豆、玉米的播种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