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由于连续两年气候异常造成的世界性粮食歉收,加上苏联大量抢购谷物,出现了世界性粮食危机。
联合国粮农组织于1973年和1974年相继召开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粮食会议,以唤起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注意粮食及农业生产问题。
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世界粮食形势更趋严重。
关于“世界粮食日”的决议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做出的。
选定10月16日作为世界粮食日因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创建于1945年10月16日。
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关于世界粮食日的决议中要求,各国政府在每年10月16日要组织举办各种多样、生动活泼的庆祝活动。
1981年10月16日第一个世界粮食日,世界各国的重视盛况空前。
全世界有150个国家举办了大规模的庆祝活动;60多个国家发行了120多种以世界粮食日为主题的纪念邮票,还有33个国家铸造了60多种纪念币,数量达2亿枚。
显示出世界人民对粮食和农业问题的关心。
关于三年内战的书有很多,其中一本比较著名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这本书详细记录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历程,包括三年内战时期的战争历程、组织编制、武器装备、战斗序列等方面。此外,还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研究丛书》等书籍,也对三年内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这些书籍对于了解三年内战的历史背景、战争过程和经验教训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
1.《东汉演义》:该书是已故评书艺术家连阔如的代表作,主要讲述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后,汉太子刘秀率领三十六员云台大将兴兵讨莽,攻关斩将,恢复汉室天下;后来更始皇帝即位,奸臣暗害刘秀,光武帝二次中兴汉室的故事。
2.《光武大帝》:小说作者为张雪松,该小说描述了西汉灭亡,王莽建立新朝,新天凤年间,刘秀无意中卷入一场祸及整个太学的奇案,而后跟随自己的胞兄、宗族踏上起兵反莽之路的故事。
3.《刘秀传》:该书是田连元创作的长篇评书,共七十回。
讲述了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天下大乱,太子刘秀举兵起义,建立东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