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就是为了人工造香,人为地使沉香树树杆受伤,刀砍、虫蛀、病腐、真菌感染,从而达到刺激活树体内分泌树脂,凝结于木材体内,经时间的催化,从而形成“沉香”。通常采用以下方法造香:
1、砍伤法。选8—10年以上,在距地面1.5—2米处顺砍数刀,刀距30—40厘米,伤口深约3—4厘米。经过一段时间,伤口附近的木质部就会分泌树脂,数年后逐渐变成黑褐色,便生成沉香。取沉香时造成的新伤口,仍可继续结香。
2、半断杆法。在离树干基部1—2米以上的树干上锯一伤口,深度为树干粗1/3至1/2。沿同一方向不同高度,锯几个伤口,伤口间距为30—40厘米,伤口宽为1厘米。久之则能自行结香。经数年后便可在伤口处取香,取香后的香门仍能继续结香,一直取香至树头、根部。
3、凿洞法。在距地面1—3米树干上凿数个深2—3厘米,宽和高均为3—4厘米的方形洞,或直径1—3厘米,深3—6厘米的圆形小洞,然后用泥团封闭,小洞附近的木质部逐渐分泌树脂,数年后可生成沉香。
4、人工接菌结香法。以10年生以上的大树为好,5—6年生也能进行人工接菌结香。大树采用半断干法,伤口可大;小树宜用凿洞法,伤口宜小。在树干的同侧,取逆风方向,自上而下,每隔40—50厘米处,用锯、凿等工具,按垂直树干的方向开一香门,深度约为树干粗的1/3,口宽约1—2厘米,随即将结香菌种塞满香门,用塑料薄膜包扎封口,防止杂菌污染和昆虫、蚂蚁为害。几年后即可采收沉香。
5、枯树取香法。在自然界,白木香常被虫蚁、病腐和风倒、风断,造成枯烂腐朽或枯死,这些部位常常结香,在枯死的树干或根内,常有沉香可采。
活的沉香树,树皮是灰色至深灰色,树叶是草绿色至绿色,木材是淡黄色,果皮是淡绿色(初生)至黄褐色(成熟)的。
而成品沉香,却从灰、深灰到黑、赭、黄褐、铁棕(含浅棕)、棕、淡绿、茶叶(绿)等多种色泽,又因其具木纹,纹理之间色泽不同,形成线条状相间,所以常在同一件沉香成品,有二至三种颜色并不奇怪。
中国沉香行业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但也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断层,终于在21世纪迎来了复兴,在经历了2006年至今的十几年发展之后,泡沫已经褪去。人们也开始追求精神文化的提升,而不仅仅是追求物质水平的增长。可以这么说,我国的沉香文化产业发展到今天,已经正式迈入了成熟沉淀期。
把时间拨回到2006年,那时候身边基本没有人知道沉香是什么,对“香”的认知还停留在礼佛、熏蚊子、熏厕所,日常所接触的也都是化学香。不过,最早的玩香人这个时候已经开始从台湾、日本、东南亚等地了解和接触天然野生沉香。那时候的沉香价格也很便宜,和其他“木头”一样都是按照公斤计价。
后来随着这个群体不断增加,到了2011年,媒体普遍开始关注这个行业,而中国也恰好处在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大家手里有钱但不知往哪投。一夜间,大量资本涌入沉香行业,市场出现了大量泡沫,各种造假手段开始涌现,此时国家既无检测标准,也无监管机构,这也孕育出了很多无良奸商。因此,在这个阶段,很多刚入行的香友因为不懂行情被割了韭菜,然后摇着头离开,然后到处说“沉香行业化水太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