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宋沐轩书法艺术培训中心:排名第一,原因是机构专注于针对高考要求进行集训,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气息,同时注重个性化教学和挖掘学生的创作潜力。
2. 杭州市美术家协会书法艺术培训中心:排名第二,原因是机构由杭州市美协主办,师资力量强大,教学内容严谨,教学质量可靠,多年来在杭州市高考书法培训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3. 梅花书法教育中心:排名第三,原因是机构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精心设计课程,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作实践。
4. 杭州市艺术中心书法培训中心:排名第四,原因是机构拥有杭州市最好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注重个性化教学和创作实践,对学生的高考考试进行全方位的辅导和指导。
5. 草原大道书法艺术培训中心:排名第五,原因是机构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精神气质的塑造,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多种教学手法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书法水平和创造力。
6. 道家书院:排名第六,原因是机构重视学生道德修养和品格塑造,注重学生的创作潜力和审美素养,通过阅读、音乐、艺术、历史等多个方面的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内涵。
7. 龙飞书院:排名第七,原因是机构重视学生的创造力和情感体验,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造实践,通过传授昆曲、古诗词等文化知识和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和艺术气息。
8. 亦芬艺术工作室:排名第八,原因是机构拥有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教学方式新颖独特,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创新能力,通过朗诵、表演、写生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书法水平。
9. 竹林书院:排名第九,原因是机构注重学生的文化内涵和品格塑造,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通过多种应用性课程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10. 书法加油站:排名第十,原因是机构注重学生的创造性发展和个性化实践,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注重实际操作和练习,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比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激励机制。
杭州市区周边有很多乡下好玩的地方,例如:
1. 西溪湿地:位于杭州市西部,是一个以湿地为主的自然保护区,有着独特的湿地生态环境和文化风景,适合步行、骑行、划船等休闲活动。
2. 杨梅岭:位于杭州市西北部,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山区,有很多漂亮的山村和自然景观,可以进行徒步旅行、露营、野餐等活动。
3. 千岛湖:位于杭州市西南部,是中国东南部最大的人工湖泊,周围有着原始森林、古刹和民俗文化等景点,游客可以进行划船、钓鱼、徒步等活动。
敷文书院(今万松书院)、崇文书院、紫阳书院、诂经精舍
杭州的书院自唐代始,至清代到达极盛,前前后后总共出现了约31所,其中以敷文书院(今万松书院)、崇文书院、紫阳书院、诂经精舍四大书院最为著名。
万松书院
现名为万松书院的敷文书院,是传说中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相恋之处,而今它已经成了杭州最有人气的书院之一。万松书院始建于唐贞元年间(785-804),当时名报恩寺。明弘治十一年(1498),浙江右参政周木改辟为万松书院。明代理学家王阳明曾在此讲学。清康熙帝为书院题写“浙水敷文”匾额,遂改称为敷文书院。现遗址尚存有“万世师表”四字的牌坊一座和依稀可见“至圣先师孔子像”的石碑等物。
崇文书院
崇文书院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位于西湖跨虹桥西。明朝巡盐御史叶永盛每逢春秋公务之闲暇,召集徽州籍子弟聚于跨虹桥西的湖面画舫中,现场出题考课,然后命各舟荡漾分散,称为“舫课”。叶永盛调离之后,徽商在跨虹桥西建院舍,称“紫阳崇文书院”。清康熙四十四年,康熙南巡,题榜“崇文”,遂更名为“崇文书院”。崇文书院后来毁于太平军战火,同治年间又重建,光绪年间,还引来海宁人王国维在此读书,王国维成名后,回来崇文书院讲过学。
紫阳书院
紫阳书院原名紫阳别墅,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间(1703年),由两浙都转盐运使高熊征及盐商汪鸣瑞等捐资建造,初名“紫阳别墅”,主要招收商人子弟。咸丰十一年(1861年),院舍毁于战乱。同治四年,得以重建,更名为“紫阳书院”。乾隆年间,学生多至三百余人。清代著名学者孙衣言曾在此主教,咸淳十一年书院舍毁于兵灾,同治四年重建,并改名为紫阳书院。光绪十八年改为仁和县高等小学堂,院址今为紫阳小学学校。紫阳书院在城南紫阳山脚,与几个书院相比,最得山林野趣。幽径乱石,杂树繁花,提供探胜的乐趣。紫阳书院从1703年创建到1902年归并,有199年的历史。紫阳是朱熹的号,清代书院里,很多省份都有紫阳书院,最有名的是苏州。苏州紫阳书院和杭州敷文书院地位一样,名列全国23所省级书院之中。乾隆皇帝曾经到各省级的书院巡视,杭州敷文和苏州紫阳都去过六次,是去的次数最多的两所书院。苏州的紫阳书院由李鸿章选中俞樾作为山长,杭州的紫阳书院则是由俞樾的浙江同年挚友孙衣言掌印,这孙衣言的儿子就是晚清著名的经学大师孙诒让。
诂经精舍
诂经精舍在嘉庆六年(1801年),由浙江巡抚阮元在原《经籍纂诂》编纂之地创建,阮元在《诂经精舍记》中认为:圣贤之道存于经,经非诂不明。遂将书院更名为“诂经精舍”。现已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