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二)预算执行不够严肃。
(三)科学的定额标准体系尚未建立。
(四)部门既得利益意识难以消除, 不能适应零基预算的要求。
改进措施:
(三)建立和完善预算单位基础信息库, 制定科学合理的行政事业单位支出标准定额。
(四)进一步明确划分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的界限。
(五)确定科学合理的定额标准体系。
(六)部门预算草案的提出要尊重人大的审议意见。
存在的问题:
一是预算编制不完整、不真实,预算约束力不强。年初预算编制金额小,年度内追加次数和金额较大。
二是部分预算指标未执行。一些单位下达的个别项目预算指标执行率为零,特别是上级追加指标未及时使用,使得资金沉淀,影响资金使用效益。
措施:
一是编制年度预算时应结合上年年终决算,科学、合理地编制本年度预算,严格按照《预算法》的规定进行预算调整,避免预算结余较大,应根据项目可行性减少追加项目数。
二是对本级预算安排、上级补助及专项追加安排的各项支出,严格按照预算科目执行,同时安排专人对预算项目执行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督察,确保资金的专款专用和及时使用,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1.预算目标的确定。在编制预算之前,要明确本单位的发展目标,确定预算要达成的具体目标。
2.预算调查与分析。详细调查和分析与预算相关的历史数据和未来发展趋势,为预算编制提供依据。
3.收支项目的确定。根据业务情况确定预算的收入项目和支出项目。
4.收支标准的拟定。根据以往数据和发展目标,拟定每一个收支项目的计划标准或定额。
5.收支预算的编制。根据收支项目和标准,形成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
6.预算综合平衡。检查收支结余,必要时进行调整,达到收支收平衡。
7.预算方案编报。形成正式的预算方案报告,供审批决策。
8.预算执行与调整。在执行过程中跟踪和调整,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