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大全> 列表
未成年人保护规定禁止的六种行为
时间:2025-05-13 06:25:50
答案

根据中国的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禁止针对未成年人的以下六种行为

1. **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任何人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

2. **性侵害未成年人**:禁止任何形式的性侵害未成年人行为,包括性骚扰、性侵犯等。

3. **拐卖、绑架未成年人**:禁止拐卖、绑架未成年人,以及以任何方式非法限制未成年人的人身自由。

4. **强迫未成年人从事危重劳动**:不得强迫未成年人从事超过其身体承受能力的重劳动或者危险作业。

5. **买卖、提供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禁止未经监护人同意,买卖或者提供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

6. **引诱、教唆、欺骗未成年人参与违法犯罪活动**:禁止引诱、教唆、欺骗未成年人参与任何违法犯罪活动。

除了上述明确禁止的行为,未成年人保护法还强调了对未成年人整体权益的保护,包括但不限于生存权、发展权、受教育权、参与权、受保护权和权等。法律还规定了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等多方面对未成年人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未成年人保护规定禁止的六种行为
答案

未成年人保护规定禁止以下六种行为

一是传教、赌博、吸毒、酗酒等违法犯罪行为;

二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性侵害、性骚扰等行为;

三是利用未成年人从事危害身心健康的工作或劳动;

四是以捏造虚假事实、欺骗手段引导、诱骗未成年人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五是利用网络手机微信传播淫秽物品、不良信息

六是在未成年人面前展示暴力、恐怖、血腥等不良信息。以上行为都是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行为,应该严惩不贷。

未成年人偷东西监护人是否要赔偿
答案

未成年人偷东西是一种违法行为,监护人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承担责任。监护人应该教育未成年人遵纪守法、积极向上,防止其再次犯罪。

如果未成年人的偷盗行为导致他人损失,监护人也应该根据情况承担一定程度的赔偿责任。

做出具体的赔偿决定需要考虑多个因素,例如监护人是否知晓未成年人的偷窃行为、应尽的监管义务、被盗物品的价值等等。

因此,建议在出现这种情况时,立即咨询专业律师或法律援助中心以取得更详细和准确的法律建议。

推荐
© 2025 接纳知识网